抑郁症已是继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二大杀手,而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焦虑和抑郁等问题。
我们身边平均每100人,就有6个抑郁症患者。
而每5个抑郁症患者,就有1个将自杀付诸行动!
曾经和“抑郁症”联系在一起的名人不在少数。
2003年4月1日,张国荣坠亡,留下千古绝唱。
2016年9月16日,乔任梁抑郁症去世,年仅28岁。
2018年12月6日,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华人物理学家张首晟,败给了抑郁症,跳楼身亡。
我们还可以列出一长串曾经受抑郁症折磨的名单:
崔永元、郑秀文、杨坤、许巍、张朝阳……
而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部分“自杀悲剧”,
背后都有“抑郁症”的影子!
不幸罹患抑郁症的病人,心中如有一个黑色的漩涡,如果长期得不到舒缓或释放,这个可怕的漩涡随时能将一个人吞噬!
他们孤独的痛苦着,而近在身边的亲友们却可能理解不了。
“有关抑郁症的一些常识,公众知道的太少。”
01
我们对抑郁症有哪些误解?
对于抑郁症,我们听得越来越多,但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依然非常普遍。
在知乎里有关抑郁症获得最高赞的是一句戳心的自述:“没人觉得我病了,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。”
误解1:性格开朗的人不会患抑郁症?
其实性格与抑郁症并无本质联系,绝大多数抑郁焦虑症患者生病前的开朗程度,甚至是远高于普通人的。
误解2:抑郁症就是脆弱,矫情,不够坚强?
抑郁症就是身体患病,它让人失去了正确感知快乐和悲伤的能力,跟感冒、发烧一样不由自己控制。它不是矫情,也跟坚不坚强、脆不脆弱没有必然关系。
误解3:抑郁症就是焦虑症,是严重的“精神病”?
“抑郁症”和“焦虑症”是两种不同的症状,但很多人都是综合症状,即抑郁伴随焦虑或焦虑伴随抑郁。如果把焦虑症看得比抑郁症轻,或用焦虑过头、担心过度来解释抑郁症的原因,都是一种误解。
有一部分患者,会严重到逻辑混乱、幻听妄想的程度,但千万不要给他们贴上“精神病”的标签,会把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。
很多患者生病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,完全不是之前那个表现优异、积极、听话、通情达理的样子。而我们不知道的是:
“他们不是变了,而是病了。”
这些广泛存在的误解,既给患者带来普遍的病耻感,也给识别它带来了很多的困难。
02
我们如何识别抑郁症?
轻生的想法或行动
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
严重睡眠障碍、睡不着或过早醒
情绪特别失控、易暴躁
突然不想上学或者不想上班了
封闭自己、不想跟任何人打交道
黑白颠倒、游戏或手机深度沉迷
胃痛、心悸等各种疑病却检查不出大问题
对密闭的电梯、飞机、汽车等空间恐惧
强迫症
厌食症
抽动症
秽语症
躁狂症
双相情感障碍
以及幻听、妄想、暴力等
03
抑郁症能够被治好吗?
